【開館時間】週三~週日9:00-17:00 (週一、二休館)
【聯絡電話】02-2808-2995 【電子郵件】mangrove20110301@gmail.com

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活動紀錄】0726中國科大建築營

今天中國科大建築營
帶南投信義鄉的同學們來參觀
由sunny老師進行館內導覽
還讓學同學們有獎徵答
同學們都踴躍的回答問題
歡迎下次再來喔~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知識分享】紅樹林的環境保護功能

紅樹林的功能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的功能。茂密生長在海邊的紅樹林,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抵擋海浪對海岸的侵蝕,可以保護海岸河岸,使其不受波浪直接沖擊,水土保持之功效極佳,而茂密的紅樹林也可以阻擋強勁的海風,或把泥沙擋下,對於維護堤岸有極佳效果。

【生態紀錄】享用美味的紅脈熊蟬

紅脈熊蟬別稱知了、蚱蟬
為大型蟬,體長37~40mm(不含翅)
體色黑色,身體堅硬平滑,具金屬光澤
頭部短而寬,前額稍突
複眼暗褐色,單眼淡紅色
體背相對於高砂熊蟬顯得較光滑
腹部側緣具紅褐色邊紋
翅透明,前翅翅基約1/3具黑色斑紋
後翅則達一半
前翅翅脈約1/2為紅褐色
此點可與高砂熊蟬區別
攝影者:巫大志
攝影日期:2019/07/17
攝影地點: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和戶外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生態紀錄】交配中的黃斑黑蝽

黃斑黑蝽又名黃斑椿、麻皮蝽、黃斑椿象
為蝽科黑蝽屬
中小型的樁象
體長約1.5~2.5公分
身體呈灰黑色
散布著黃色斑紋
體內含有臭腺,會發出惡臭
春夏季為繁殖期
生活環境為平地或低海拔地區
夏天常出沒於樹林間
以吸食樹木或果實的汁液維生
冬季則藏於隱密處所過冬,不易見到
攝影者:巫大志
攝影日期:2019/07/17
攝影地點: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生態紀錄】無所不在的薄翅蜻蜓

薄翅蜻蜓,俗稱黃衣
為蜻蜓科薄翅蜻蜓屬
廣泛分布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
為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蜻蜓之一
辨識特徵
體長約 4 至 5 公分
翼展可達 8.4 公分
複眼栗紅色,雙翅透明
攝影者:巫大志
攝影日期:2019/07/17
攝影地點: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活動紀錄】0719中國科大建築營

今天中國科大建築迎來參觀
由卜麗卿老師進行館內導覽
還讓學同學們有獎徵答
同學們都踴躍的回答問題
接著由石瑞德老師帶大家做戶外導覽
今天很幸運的有看到小白鷺
歡迎下次再來




更多照片請至: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粉絲專頁

2019年7月18日 星期四

【活動紀錄】0718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

今天觀光導遊協會來參觀
陳寶玉老師幫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
還有到紅樹林做導覽時該注意的事情等
之後寶玉老師帶大家帶戶外走走
剛下完雨的自行車道不僅有樹陰也很涼爽
沿途寶玉老師介紹很多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
歡迎以後常來喔


更多照片請至: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粉絲專頁

【生態紀錄】無所不在的薄翅蜻蜓

薄翅蜻蜓,俗稱黃衣
為蜻蜓科薄翅蜻蜓屬
廣泛分布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
為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蜻蜓之一
辨識特徵
體長約 4 至 5 公分
翼展可達 8.4 公分
複眼栗紅色,雙翅透明
攝影者:巫大志
攝影日期:2019/07/17
攝影地點: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活動紀錄】2019/7/17徐小姐

今天徐小姐帶領來本館參觀
巫大志老師用照片進行了精彩的解說
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更多照片請至: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粉專頁

【生態紀錄】高砂熊蟬

高砂熊蟬,蟬科熊蟬屬
大型蟬,身體黑色,平滑,具金屬光澤
身體密生銀灰色鱗毛,鱗毛易脫落
腹瓣橙黃色,內緣重疊
翅透明,前後翅基部具黑色斑紋
前翅結節線以內翅脈為綠色,以外為黑褐色
分布地區
本種為台灣最普遍的蟬
從平地到海拔1200M山地都可發現
城市中也很常見,會群聚,會齊鳴
在平地常與紅脈熊蟬族群混雜一起
夜晚有趨光性
台灣本島、綠島,亦分布於中國福建
每年6至10月左右出沒
公蟬體長約38~41mm
母蟬體長約在36~40mm
叫聲可參考
http://www.froghome.org/…/cic…/Cryptotympana_takasagona.html
攝影者:巫大志
攝影日期:2019/07/17
攝影地點: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推廣活動】2019/7/14 紅樹林紙雕樂

今天的紙雕樂有特別來賓小蟹蟹幫大家做介紹
還有專業的攝影師蟹爸及熊爸幫大家拍照
帶大家到戶外走走時還有看到招潮蟹在跟彈塗魚打架呢
歡迎大家以後常來喔



更多照片請至: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粉絲專頁

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推廣活動】2019/7/13紅樹林紙雕樂

艷陽高照的今天
7月第一場的推廣活動紙雕樂順利結束了
雖然天氣酷熱還是讓大家看到了彈塗魚跟招潮蟹
現在正值高砂熊蟬跟紅脈熊蟬的繁殖期
讓大家認識了兩種蟬在叫聲及形態上的差異
感謝大家今天的參與
歡迎以後常來喔

更多照片請至: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粉絲專頁

2019年7月12日 星期五

【生態紀錄】牛背鷺

也被稱為黃頭鷺
以前常在水牛的背上看到
水牛吃草或犁田的時候,會驚擾草叢中的昆蟲
牛背鷺就可以幫牛吃掉這些昆蟲
甚至是寄生在牛身上的寄生蟲。
隨著人類農作方式改變
牛背鷺改成跟著耕耘機吃犁田後飛出來的昆蟲。
攝影者: 巫大志
攝影日期:2019/06
攝影地點: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活動紀錄】0710YMCA板新課後照顧服務中心



YMCA板新的同學們來本館參加環境教育活動
巫大志老師精彩豐富完整的解說
讓同學們認識了很多螃蟹跟彈塗魚的知識
同學們都很踴躍的回答問題
最後讓同學們遊玩蛻殼大賽
大家都積極的取回食物
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食蟲植物特展:小專欄6】蓮花寺濕地生態系與食蟲植物保育

新竹縣竹北蓮花寺谷地是臺灣擁有食蟲植物種類最多的棲地。蓮花寺濕地面積僅有1.2公頃左右,整體生物量豐富群聚結構十分複雜,且有不少為較高階的掠食性物種,顯示蓮花寺濕地生物相是一個十分健康的草生地生物群聚。

此處可見的食蟲植物有四種,包括有茅膏菜科的長葉茅膏菜、小毛氈苔、寬葉毛氈苔和及狸藻科的長距挖耳草等臺灣種類最多的食蟲植物,另外桃園草、點頭飄拂草、田蔥、水莎草、黑珠蒿和矮水竹葉為稀有伴生植物。蓮花寺保護區為臺灣瀕臨絕滅長葉茅膏菜現存最大的生育地,僅分佈在約150平方公尺一帶狀區域面積內。

近年來竹北蓮花寺濕地的食蟲植物由於周邊土地的開發丶上方水源減少以及外來物種的侵入,對於蓮花寺濕地中的物種生存造成極大的威脅。自1998年以來,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積極介入復育工作,在保護區內架設步道,除了希望能夠減少人為的踐踏,避免傷及到這些瀕危的植物,並希望能藉由辦理『棲地保護訓練營』、『食蟲植物講師培訓』、『志工假期』等課程,培養志工和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開始自動地參與保育工作,避免不當開發丶污染造成的土地破壞,並維持臺灣濕地植物的多樣性。

文字及圖片來源:荒野裡的珍珠-台灣原生食蟲植物(掛圖)

【生態紀錄】斜綠天蛾
天蛾科斜綠天蛾屬的一種,成蟲翅長35~40毫米,前翅黃褐色,自頂角至後緣基部有綠色斜寬帶,中室端有黑點;後翅棕褐色,中部有橙黃色橫帶。胸部及腹部背線灰色,身體腹面橙黃色。以天南星科、葡萄、海芋、芋屬、魔芋屬、秋海棠、鴨跖草屬等植物為寄主。分布於中國南方以及印度、斯里蘭卡、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地。(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攝影者: Sunny Chiu
攝影日期:2019/07/07
攝影地點: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窗台/已死亡的天蛾)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食蟲植物特展:小專欄5】台灣瀕危物種:長葉茅膏菜

長葉茅膏菜 (Drosera indica) 屬於茅膏菜科 (Droseraceae)、茅膏菜屬 (Drosera),為一年生的草本食蟲植物,葉子上具有消化腺體 (digestive gland) 可分泌黏液,藉此捕捉並消化獵物,植株形態屬於直立式,其植株高度從15 ~ 50公分皆有,為臺灣最大型的食蟲植物。
因具有醫藥用途,在野外族群常遭受破壞性的採集,由於棲息地被破壞,長葉茅膏菜在台灣已被列為瀕臨絕滅(Endangered)物種。
圖片為長葉茅膏菜的生命循環
文字及圖片來源:荒野裡的珍珠-台灣原生食蟲植物(掛圖)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食蟲植物特展:小專欄4】臺灣原生的食蟲植物



臺灣的食蟲植物約有10餘種,以茅膏菜(Droseraceae)茅膏菜屬(Drosera)及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狸藻屬(Utricularia)兩大家族為主。食蟲植物多數生長在貧瘠的土壤、地下含水量豐富的區域。
臺灣的食蟲植物多產於低海拔的濕地環境,而這類地區正好是破壞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食蟲植物在生態體系上扮演複雜又特殊的角色,因有綠色葉片所以具備植物生產者的功能,同時具有捕食及食肉(carnivore)二級消費者的行為,過去普遍分布在金門、臺灣本島的食蟲植物,許多處的棲地皆因經濟發展及土地需求量增大和除草劑廣泛使用等人為因素陸陸續續消失,讓多數食蟲植物群落已面臨滅絕危機。臺灣本土食蟲植物的保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否則這些珍稀物種很快就會消失。
文字及圖片來源:荒野裡的珍珠-台灣原生食蟲植物(掛圖)

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食蟲植物特展:小專欄3】

食蟲植物捕蟲方式
常見的可分為4種捕蟲機制:
1.黏蠅紙式:利用黏液捕捉獵物,如長葉茅膏菜、小毛氈苔(左上)。
2..捕獸夾式:葉片特化成夾子,具有感覺毛,經獵物觸發後夾住,如捕蠅草(右上)。
3.陷阱式:葉片特化成瓶子狀的捕蟲囊,裡面裝有消化酵素,如豬籠草、瓶子草(左下)。
4.捕鼠籠式(吸入式):其捕蟲構造為囊狀,在捕蟲囊的開口處具有向內開的一個不透水的蓋子,捕蟲囊上具有排水的機制,會不斷將囊內的水往外排放,如果水中的小生物觸碰到開口外的感覺毛時,蓋子便突然打開,捕蟲囊便將水連同小生物一起吸進來,吸完後便關起來了,囊內的消化細胞就可慢慢將小動物分解消化。如狸藻(右下)。
文字及圖片來源:荒野裡的珍珠-台灣原生食蟲植物(掛圖)

【活動紀錄】0703空軍氣象聯隊作訓科

今天空軍氣象聯隊作訓科來本館參觀
由吳榮泰老師為大家開場 
鄭貴美老師為大家做戶外導覽
可惜正值漲潮沒辦法看到很多招潮蟹跟彈塗魚
歡迎你們下次有時間再來



更多照片請至: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粉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