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生態教育館

2020年6月13日 星期六

紅樹林的外來剋星-埃及聖䴉

上個月的某天假日,有組來紅樹林生態教育館與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木棧道遊玩的遊客返程前還特地走回館詢問駐館員一些關於水鳥的問題 :
「我們剛剛在木棧道的河邊看到一種鳥,長得跟白鷺鷥不太一樣,可是我們一樣覺得牠很漂亮。」

「我們這裡出沒的水鳥很多,不曉得你們說的是哪一種?」

「我們有帶望遠鏡仔細看了一下,發現牠的嘴(鳥喙)長得很像一隻鐮刀,就是發現到這個特徵但不知道牠叫什麼名字,才決定走回來請教你們。」

「喔! 照你們所描述跟看到的那隻是埃及聖䴉,牠雖然是我們這裡常見的水鳥沒錯,可是其實牠並不是台灣的原生種鳥類哦~」

事實上,埃及聖䴉的原生地,確實是在埃及並沒有錯,另外,雖然埃及聖䴉以埃及為名,但現今埃及境內自從1850年代後就罕有紀錄,如今幾乎可以確定埃及聖䴉已沒有分布於埃及的族群。至於原生分布區域大致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非、衣索匹亞至南非、馬達加斯加以及兩河流域等地區,於當地是普遍的留鳥。牠們在古埃及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智慧之神托特的象徵。如今牠們也被引入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美國與台灣,且在這些地區已成為強勢的入侵種。


1979年,埃及聖䴉被引進台灣的一處私人動物園,作為觀賞鳥展示,後來因園方人員一時疏忽不慎逸出,1984年首次在關渡發現六隻,目前全台灣包括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在內的河口濕地都能見到。牠們有集合營巢的特性,每次產2-3顆蛋,在樹上築巢,會與其他水鳥(如鷺科)一同生活。主食是魚類、青蛙及其他水中生物,包括昆蟲與螺類。

由於埃及聖䴉在台灣幾乎無天敵,對台灣當地的生態造成影響,保守估計全台灣約有1200至1500隻的族群量。林務局於2018年決定使用槍枝撲殺埃及聖䴉,經內政部警政署同意後購置5把氣槍嘗試開展撲殺行動,於2019年2月底召集了具原住民身份或服役時曾受過相關射擊專長訓練的護管人員34名,開始進行移除人員培訓。

下次走在自然保留區木棧道裡,如果發現到埃及聖䴉的蹤跡,還是請大家幫忙撥打林務局外來種通報專線 : 02-23411960,接獲通報單位將會對外來種生物進行登錄、經調查後認定必要時會進行移除動作,以維護生態平衡。

照片感謝林務局國家森林志工-蔡世興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