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長約 23 cm
紅樹林生態教育館
▼
埃及聖鹮
身長約75 c m
攝影:盧台光
籠中逸鳥,原棲地在伊拉克東南的沼澤、溼地、農田及鹹湖,以及非洲馬達加斯加和中非等地,嘴巴是黑色,向下彎曲狀鐮刀,成鳥頭部及頸部為黑色裸皮、亞成鳥頭部及頸部被有白毛,全身白色僅飛羽後緣黑色,停棲時飛羽超出尾部甚多,故誤認尾部黑色;飛行時頸直伸,極易與縮著脖子〝S〞形飛行鷺科鳥類別。30多年前某動物園將埃及聖環引進台灣,據說部份從鳥籠逃脫於野外繁殖數量越來越多,經常大群飛行於淡水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上及漲潮前退潮後於區內河道步行將向下彎曲狀似鐮刀的彎嘴深入沙中覓食。
灰鶺鴒
攝影:盧台光
灰鶺鴒嘴黑色,背部灰色,腹部鮮黃色,有白色眉線。冬羽時,雌、雄之喉部均為白色;夏羽時,雄鳥喉部轉為黑色;腳肉色,為最易與黃鶺鴒黑色腳區別之處。灰鶺鴒通常出現於中、低海拔之山澗溪流、水域地帶,亦會出現於平地,為普遍之冬候鳥和過境鳥少部分為留鳥。因此淡紅樹林保留區也是牠們的活動區域。牠們多以水邊活動的昆蟲為食,因此常可觀察灰鶺鴒一面晃著長尾巴,一面沿著岸邊小跑步地追逐小蟲。灰鶺鴒和黃鶺鴒在本島度冬期間,灰鶺鴒是黃色的,而黃鶺鴒是灰色的。黃鶺鴒比較會出現在泥灘地,腳黑色,背為黃綠色,冬羽胸腹部的羽色為灰色。灰鶺鴒會出現在山地、溪邊和田野,活動範圍比較廣,腳肉色,背為灰色, 冬羽腹部的羽色為黃色,身材較大﹝長﹞。
紅尾伯勞
身長約18 cm
攝影:盧台光
紅尾伯勞為普遍的過境鳥和冬候鳥。雄鳥背面大致為紅褐色;翼黑褐色,羽緣紅褐色。過眼線黑色。腹部白色,胸側橙黃色。雌鳥或亞成鳥背暗紅褐色,腹面略帶黃褐色,部份胸側、有鱗斑。常單獨在林緣、疏林、灌木林或有獨立枝之開闊草原、農地活動,喜停棲於突出物,也因為這種習性,人類方能利用「鳥仔踏」來捕牠。停棲時尾羽會有畫圈的習慣,領域性強、性兇猛。昆蟲、兩棲類、蜥蜴、幼鼠或幼蛇等均為其食物,有將獵物插於竹枝或鐵絲上儲食習性。每年從九月至次年五月均可見其芳蹤,尤其是九月的南遷大量經過恒春半島最為壯觀。
粉紅鸚嘴
身長約 12 cm
攝影:盧台光